玻璃鋼宇航員雕塑,玻璃鋼人物雕塑
名稱:玻璃鋼宇航員雕塑,玻璃鋼人物雕塑
材質:玻璃鋼
安裝位置:適合安裝在廣場
宇航員,或稱航天員,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確定太空飛行的標準則沒有完全統一。 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稱為宇航員(astronaut)。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的宇宙飛行則需超過100公里。到2004年4月18日為止,按照美國的定義共計440人,在太空里度過了一共27,082個全體乘員天(crew-day,美國的定義),在太空中散步共享了98個全體乘員天。在國際航空聯合會的定義下,只有434人符合資格。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來自至少32個國家。在香港及東南亞,航天員亦稱太空人。截至2013年,全世界僅有前蘇聯/俄羅斯、美國、中國三個國家擁有發射載人航天任務的能力。其他國家的宇航員都需要與以上三國合作來完成載人航天任務。自1961年人類首次飛天以來,共有來自38個國家的宇航員先后飛天。
玻璃鋼學名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它是以玻璃纖維及其制品(玻璃布、帶、氈、紗等)作為增強材料,以合成樹脂作基體材料的一種復合材料。復合材料的概念是指一種材料不能滿足使用要求,需要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復合在一起,組成另一種能滿足人們要求的材料,即復合材料。例如,單一種玻璃纖維,雖然強度很高,但纖維間是松散的,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彎曲、剪切和壓應力,還不易做成固定的幾何形狀,是松軟體。如果用合成樹脂把它們粘合在一起,可以做成各種具有固定形狀的堅硬制品,既能承受拉應力,又可承受彎曲、壓縮和剪切應力。這就組成了玻璃纖維增強的塑料基復合材料。由于其強度相當于鋼材,又含有玻璃組分,也具有玻璃那樣的色澤、形體、耐腐蝕、電絕緣、隔熱等性能,像玻璃那樣,歷史上形成了這個通俗易懂的名稱“玻璃鋼”,這個名詞是由原國家建筑材料工業部部長賴際發同志于1958 年提出的,由建材系統擴至全國,現在還普遍地采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