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石雕,醫圣孫思邈石雕
名稱:孫思邈石雕,醫圣孫思邈石雕
材質:漢白玉
安裝位置:適合安裝在醫院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現陜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從35歲開始一生長服靈芝,101歲無疾而終,用自己的一生見證靈芝的長壽之道,被后人稱為"藥王"。
公元581年出生于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 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受到老師的器重,長大后開始愛好道家學說。由于當時社會動亂,孫思邈隱居陜西境內的秦嶺太白山中,并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當時的朝廷下令征孫思邈為國子監博士,被他拒絕了。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典,探索養生術,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
孫思邈一生勤于著書,晚年隱居于京兆華原(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五臺山(藥王山)專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嘗釋卷。一生著書八十多種,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響最大,兩部巨著60卷,藥方論6500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稱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醫藥學成就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對后世醫學的發展影響很深遠。
孫思邈是中華醫學發展先河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在中外醫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勛,千余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贊孫思邈“鑿開徑路,名魁大醫。羽翼三圣,調合四時。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宋徽宗敕封為“妙應真人”,被后世尊稱為“藥王”。現今我國各地都有祠堂紀念。陜西耀縣藥王故里孫原村現存有藥王孫思邈誕生遺址、幼讀遺址、藥王墓及孫氏塋園,藥王碑苑和宏偉壯觀的藥王紀念中心藥王祠堂,每年農歷二月二開展規模宏大的藥王孫思邈文化節紀念活動。平時有來自日本、臺灣、香港和全國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