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是校園文化的物質體現
學校文化是校園在其發展歷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綜合,雕塑作為校園的物質財富之一,其本身就是校園文化的一種表現。校園雕塑文化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和歷史出發,繼承并改善校園的物質環境,對校園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校園文化。校園雕塑是校園文化的載體,它記載了歷史滄桑,展現了校園精神,孕育了校園文化,表達了辦學理念。因此,校園雕塑對于反映與展示校園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校園雕塑能夠體現各種人文精神,能最大限度的強化激勵學生、教職員工的內在精神特質,潛移默化,感染人的情緒,提高人的道德品質、藝術修養,完善人格,保持學校蓬勃向上。要充分利用校園內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建筑環境,創建風格濃郁的環境特色,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歷史,將這些歷史反映到校園環境中,在學校擴建和改建中,尤其注意保留具有歷史意義的空間場所和建設實體,并讓新的空間和實體與原有空間和實體相呼應,利用反映校史的建筑、雕塑、碑刻、紀念性環境,如杰出人物、教育家、有巨大成就的校又的雕像、紀念園、紀念林、壁畫、紀念亭、展示廊、小品等來突出文化內涵和傳統精神,激勵學生,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悟學校精神。
在校園雕塑設計中加入能夠反映現代校園辦學宗旨、鼓勵學生向科學高峰勇敢攀登的現代精神,體現學校前進的朝氣,可使用一些抽象的、現代感較強的材料制作雕塑或標志物。校園雕塑的設計還應該強調文脈,文脈是指“特定空間范圍內的個別環境因素與環境整體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連續性,即和諧的對話關系”,是環境藝術追求的目標之一。校園雕塑既要注重學校文化,尊重校園歷史,通過環境再創造,協調新舊景觀,形成有機的校園整體。這對于聯絡校友感情、突出校園特色、創造校園品牌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要強調雕塑和校園建筑的和諧。具體的說,雕塑的設計規劃應在校園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設計,應是校園總體規劃的延伸和拓展。要與校園環境有機結合,融城一體,追求雕塑“長”的自然環境中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