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裝飾性浮雕的三種類型
在古今中外的漫漫藝術長河中,浮雕的樣式早已呈現出紛繁多樣的面貌,而且隨著時代的演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浮雕的內涵和外延更趨寬泛。裝飾性浮雕是指依附于建筑,為配合、適應并裝飾建筑表面空間而存在的浮雕形式。根據浮雕的功用性及裝飾角度和裝飾部位不同而又可劃分為紀念性、主題性和裝飾性三種浮雕類型。浮雕的創作要適應建筑的需要,同時也應充分展現自己的獨特的存在意義和價值。紀念性和主題性浮雕多遵循敘事性構圖的原則,并含有指示象征意識。它適應著紀念性建筑深遠意義的表達,具有延展建筑精神的作用。它為表達人們某種向往、崇敬、膜拜的情感,以及記錄重大事件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其形式也由古至今,不斷被使用和發展。在雕塑史上,紀念性浮雕在人類進入奴隸制社會后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它常被用在為死后希望得到永生而建造的陵墓中,更被廣泛地用于為祭拜祖先、神靈而建筑的廟宇以及為慶祝勝利或舉行盛典而建筑的紀念碑、紀功柱和其他紀念性建筑上。
作為對建筑妝點美化的裝飾性浮雕來說,同樣更多地依附于建筑主體并因此而存在。裝飾性浮雕,一般總是雕刻在某座建筑物的部件或局部的表面,例如門框、窗邊、梁柱、墻面、轉角等或其它建筑物的表面。裝飾性浮雕一般不重情節描述和敘事性,也不著意于表現重在大主題,而更多地是追求抒情性和賞心悅目的形式感,形式和裝飾部位也相對地自由和活潑。它更強調對裝飾對象的依附和烘托,更強調空間形態上的適應性功能,以及對平衡、對稱、條理、反復等形式美的裝飾藝術語言的運用。20世紀以來,裝飾浮雕的風格經歷了從簡約、抽象到多元繁榮的變化過程,被廣泛地運用于城市建筑空間,起到了裝飾建筑、美化環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