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視野中的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是根據城市的空間、文化、和審美特性定義的。城市空間的組構方式是以城市人的社會活動和生活方式決定的,由集會、商業、辦公、居住、休閑、文化設施、工作區域等組成,用交通道路分割組織成網絡格局,城市的空間范圍從城市規劃和建設發展看,雖然是動態的但仍是可以界定的。具體城市特有的空間環境因素包括:廣場、道路結點、公園、綠地、街頭,居住休閑環境形成的平面空間,以建筑墻體,道路擋墻等構筑物形成的立面空間,二大空間類型構成。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的價值取向,存在形式和生活方式積淀而成的,在人類社會各種文化活動中起主導性的作用,城市雕塑從宏觀上關照城市人的生活理想與生活方式。人類歷史形成的城市形態衍生了特有的城市文化,它體現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藝術、宗教禮俗及商業交換等眾多方面的文化積淀之中。尤其是近現代城市生活形態進了人類文化大踏步的現代化進程。當代一切文化需求與相應成果的產生,幾乎都與城市特性相關聯。從當前中國加大城市發展的力度看,城市文化的影響和作用還在擴大。它以超越時空的藝術形式承載了人類城市文明、歷史的信息,所以城市雕塑也就構成了城市文化不可缺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反過來城市文化也就成了城市雕塑的主體構架和思想靈魂。
城市雕塑的審美特征是由古典、現代和當代三個藝術發展階段的美學審美標準與城市中的建筑物、林木、綠地等作為雕塑的空間環境要素來決定的。古典藝術的形式普遍具有自然屬性的美,強調優雅與和諧,注重手工藝的表現。這是由農業社會生產力,加工工具,材料,制造技術與祭祀,禮儀,宗教等生活方式決定的,審美意義實用而寫實。現代藝術頌揚人的創造精神,追求宏大敘事,快節奏,高技術,新材料構筑了現代城市的快速、喧囂、夸張與偉岸。藝術使用的材料加工手段更先進,強調對物和形式的頌揚,造型逐漸裝飾簡約,強調獨立、顯要,構成了現代主義都市的新圖騰。當代藝術在反思古典和現代精神的境遇下,重新整合,云掉古典主義的繁瑣和裝飾。摒棄現代主義的強直和冷漠,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尊重歷史文明的積淀價值,從人性的立場,向古典和現代提問。當今,古典和現代構建的美學體系由于當代藝術觀念的更新,審美標準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倡導藝術從少數人的奢侈和游戲圈中走出來,將高雅的藝術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