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白玉三門牌坊石雕,道路石牌坊雕塑
名稱:漢白玉三門牌坊石雕,道路石牌坊雕塑
材質:漢白玉
安裝位置:適合安裝在道路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稱呼,老百姓俗稱它為牌樓。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征,牌坊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詩經》編成于春秋時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斷, "衡門"至遲在春秋中葉即已出現。衡門是以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的結構存在的,舊稱"衡門"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牌坊的老祖宗。 其實牌坊與牌樓是有顯著區別的,牌坊沒有"樓"的構造,即沒有斗拱和屋頂,而牌樓有屋頂,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但是由于它們都是我國古代用于表彰、紀念、裝飾、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宮苑、寺觀、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長期以來老百姓對"坊"、"樓"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兩者成為一個互通的稱謂了。 唐代,我國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內被縱橫交錯的棋盤式道路劃分成若干塊方形居民區,這些居民區,唐代稱為"坊"。坊是居民居住區的基本單位,"坊"與"坊"之間有墻相隔,坊墻中央設有門,以便通行,稱為坊門。后來因為門沒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現在這種形式,于是百姓逐漸地稱這種坊門為牌坊。
石雕牌坊不僅是歷史文化的傳承,也可以作為一種旅游資源給旅游景點帶來經濟效益。石雕牌坊的經濟效益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
一、石雕牌坊是歷史的一個縮影,研究古牌坊可以從一個側面理解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以及人文狀態。具有歷史價值,能讓游客找到歷史的歸屬感,滿足其追求的旅游心理。
二、石雕牌坊上所記載的匾語、聯句和碑刻,往往都是佳作精品,具有很高的文學和書法藝術價值。
三、石雕牌坊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造型藝術和雕刻藝術的完美結合,其藝術表現力在于,它展示了社會各個不同側面人們的生存狀態、社會風貌和道德風尚,滿足旅游者求美的心理。是科學藝術價值的體現。
四、石雕牌坊往往寄托著古人的神圣情感,它作為一種有紀念性的古建筑,是人類思想史的見證,至今仍發揮著精神寄托和教育的功能。牌坊上的部分題字,如:反腐倡廉、崇尚尊老等,其所弘揚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當今精神文明建設仍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