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胸像銅雕,廣場名人銅雕
名稱:李立三胸像銅雕,廣場名人銅雕
材質:黃銅
安裝位置:適合安裝在廣場
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1967年6月22日),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人運動的杰出領導人之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書長、宣傳部長,全國人民防空委員會秘書長,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原名李隆郅,曾用名李能至、李成、柏山、李明、李敏然等,湖南醴陵人。1919年9月赴法勤工儉學,1921年回國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擔任工人運動領袖,曾一度掌握著中央的實際權力。在1930年犯過"立三路線"的錯誤,但不久就認識改正。在斗爭歲月中,他曾經"死"過三次,組織和同志們為他開過三次追悼會。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中共中央工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等職,"文革"中遭受殘酷迫害,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蒙冤逝世。198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為李立三平反昭雪,恢復名譽。1999年11月16日,在紀念李立三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上,尉健行指出:李立三同志的一生是同中國工人運動聯系在一起的,始終忠于黨,忠于人民。他在長期的白區工作和國外工作中,英勇奮戰,探索革命真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堅持學習馬列著作和毛澤東同志的著作,努力鉆研黨的方針政策,朝氣蓬勃,努力工作,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地為人民服務。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不顧林彪、"四人幫"一伙的誣陷迫害,堅持原則,顧全大局,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公正地為許多同志的歷史作證,堅決抵制對黨的老干部進行迫害,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強黨性。我們要學習他對黨對人民忠心耿耿,對敵斗爭堅決勇敢、不畏艱險的革命精神;學習他服從真理,謙虛誠懇,勇于自我批評,注意吸取歷史經驗的高尚品質;學習他顧全大局,堅持原則,為人坦率的優良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