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式彌勒佛雕塑公園佛像銅雕
坐式彌勒佛雕塑公園佛像銅雕
名稱:坐式彌勒佛雕塑公園佛像銅雕
材質:黃銅
安裝位置:適合安裝在寺廟
彌勒佛在中國大乘佛教中形象由三個。
第一個形象是出現在十六國時期,是交腳彌勒佛形象。這種形象是說他本是世間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預記,上升兜率天,成為登十地成等正覺的菩薩,演說佛法,解救眾生。
第二個形象出現在北魏時期,演變為禪定式或者椅坐式佛裝形象。該形象說他將由兜率天下到人世間,接替釋迦摩尼佛進行教化,由菩薩變為未來佛。此為標準佛相。第三個形象是從五代開始出現的,五代后梁時期在之江浙開始出現以契此和尚原型塑造成的笑容可掬的打賭僧人形象。契此和尚圓寂之前,曾經留下偈頌: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因此被中國地方僧人認定是彌勒佛的化身,所以此后彌勒佛的塑像就經常被塑成和藹慈祥、滿面笑容、豁達大度、坦胸露腹的慈愛形象,常被人們成為大肚彌勒佛像。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便把彌勒佛的寬廣胸懷和樂觀態度描繪的惟妙惟肖、淋漓盡致,但大損威儀,后人對佛相產生不敬之罪。其表法像常被禪宗、凈土宗寺廟安置在尊佛天王殿中,并逐漸成為定制。
最后這個形象不再具有以前形象那種莊嚴凝重的宗教意蘊,變得隨和,貼近生活。這就是石雕彌勒佛世俗化的必然悲劇結果。對于佛教文化的一大損失。石雕彌勒佛的形態至元代發生巨大的變化,大肚盤坐、喜笑顏開的新型彌勒佛開始在中國大乘寺廟流行。佛界普遍認為此表法形象的原型是五代時期的僧人契此而已。契此常持一不帶乞食,并口誦偈語:彌勒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下一篇:
銅關公雕塑武財神銅雕
上一篇:
公園李時珍雕塑古代人物銅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