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性浮雕和建筑性浮雕的簡單介紹
在雕塑史上,紀念性浮雕在人類進入奴隸社會后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它經常被用在為死后希望得到永生而建造的陵墓中,更被廣泛的應用于為祭拜祖先、神靈而建造的廟宇以及為慶祝勝利或舉行盛典而建造的紀念碑、紀功柱和其他紀念性建筑上。人類古代文明的這些紀念物,往往將建筑、雕塑、浮雕和繪畫綜合而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進入20世紀以來,由于受到現代思潮的影響,傳統的紀念性浮雕的面貌有了極大的豐富和改觀,但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那些以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為題材和反映人民社會生活為主題的大型紀念性、主題性浮雕,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震撼力而為世人注目。在東歐許多國家和中國,由于相當一段時間內積極提倡以愛國主義精神教育青年一代,鼓舞號召人民奮發圖強、建設發展自己的國家,藝術創作成為表現和宣傳這些內容的重要手段,因此紀念性、主題性浮雕藝術便有了豐富肥沃的土壤。浮雕所具有的敘事性功能的優越性被充分的展示了出來,而且在藝術形式上不斷的創新發展。
作為對建筑裝點美化的裝飾性浮雕來說,同樣更多地依附于建筑主體并因此而存在。裝飾性浮雕,一般總是雕刻在某座建筑物的部件或局部的表面,例如梁柱、墻面、轉角等或其他建筑物的表面。裝飾性浮雕與主題性的紀念性浮雕主要在題材的處理和意境的表現上有所差別,裝飾性浮雕一般不重情結描述和敘事性,也不著意于表現重大的主題,而更多地是追求抒情性和賞心悅目的形式感,內容形式和裝飾部位也相對地自由和活潑。它更強調對裝飾對象的依附和烘托,更強調空間形態上的適應性功能,以及對平衡、對稱、條理、反復等形式美的規律和裝飾藝術語言的運用。20世界以來,裝飾性浮雕的風格經歷了從簡約、抽象到多元繁榮的變化過程,被廣泛的運用于城市建筑空間,起到了裝飾建筑、美化環境的作用。
下一篇:
廣場雕塑創作尺度的大體分類
上一篇:鳳凰起源中的飛鳥崇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