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雕塑可以陶冶學生的審美和道德情操
校園以培養人才為根本目的,是教育的場所。這就決定了校園雕塑主題必定具有教育意義的特性。校園雕塑是一位“沉默而有風范的教師”,能在既有條件和所及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發揮無聲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現在審美教育和道德陶冶教育功能。校園雕塑的教育效應首先應該是審美的,它給人以情趣,凈化心靈,怡情養性。校園雕塑蘊含著豐富的美的因素,有色彩搭配的協調之美,有結構比例的勻稱之美,有要素組合的和諧之美,有性能耦合的統一之美;在美的熏陶下潛移默化養成的美的行為、美的語言、美的性格;通過感受美,逐步達到理解美、運用美、創造美,進而迸發出愛的情感。優秀的校園雕塑的外形構造無處不散發美,它們就是優秀的校園物質文化,對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追求美有巨大的審美陶冶作用。其次,優秀的校園雕塑主題能起到良好的道德陶冶的教育功效。現在的學生獲取知識的場所不再局限于課堂,他們已擴展到整個校園,在校園環境中的交流、沉思乃至休息都是獲取知識、陶冶情操、傳承文化。校園雕塑融入互動的文化環境與精神氛圍中,蘊含著教育目的,深刻地影響學生的個體發展,特別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生活方式的選擇。換言之,影響著學生的意識、思維與行動。
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和精神氛圍,可以促進學生產生內部心理變化,通過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植入學生的大腦深處,形成穩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識,使他們的判斷和行為無不處于一種下意識的控制狀態,導致他們能正確地評價社會和認識自我,并能穩定地指導自己對未來生活、理想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比如校園里的紀念性人物雕塑,在歷史上做出巨大貢獻的思想家、戰爭年代的英雄人物,當代杰出的社會活動家。或刻畫他們大義凜然、九死不悔的英雄氣概,激起學生對英雄人物的無限崇敬;或訴說他們殫精竭慮,嘔心瀝血求索精神,培養學生為真理而獻身的崇高情感。仁人志士的浩然之氣,融入學生的精神之中,內化為學生人格的一部分。再次,學生們通過審美快樂獲得科學、歷史、人文知識,也可以通過審美快樂而獲得對自己對探索未知領域知識的興趣,甚至可以獲得一種超越的精神情懷,對祖國民族文化的鐘愛和贊嘆,從而激起一種自豪感,迸出發一種進取向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