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雕塑的主題具有多意性
校園雕塑主要具有象征性的特征,不同的布局、造型、色彩及設置地點給校園雕塑帶來獨特的象征意義,或催人奮進,或引人深思,或教人知識,它們是執著追求、堅定信念、氣質形象的象征。特別是一些抽象的校園雕塑,我們更多的是了解其所表現出來的象征意義。有很多校園雕塑以書為塑造形象,其主要原因是書籍代表知識,代表智慧,代表進步。書是傳播文化的方式之一,是人類學習、進步的工具,同時書中的知識和思想也代表著人類已有的探索成果,昭示我們應在此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新的創造。這類雕塑常常以自身獨特的建筑語言和環境藝術,生動地表達一定的哲理,意化于行,文化內涵深刻,在校園雕塑中占相當的一部分。校園雕塑主題存在多義性,即同一個雕塑作品存在多種不同的意義,這主要取決于兩種因素,即校園雕塑作品本身和欣賞者。而雕塑主題的多義性會使主題與學術信念的呈現狀態呈現多樣化,校園雕塑主題與學術信念之間的關系主要存在三種狀態:校園雕塑主題與學樣信念呈一致狀態、校園雕塑主題與學術信念呈不相關狀態以及校園雕塑主題與學術信念呈相違背狀態。
作為藝術作品的校園雕塑作品本身具有多義性,“詩無達沽,易無達占,春秋無達辭”也表明了一般文學藝術作品是沒有解釋的,存在其意義的開放性。一般的藝術作品包括有三層意義,第一層為作品的本意,第二層意義為習俗意義,第三層意義為作品的內在意義。可見校園雕塑作品至少有三種不同意義。欣賞者是影響校園雕塑作品主題存在多義性的另一因素。校園是一個容納從多不同個體的大群體,由于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個人經歷、知識積累、審美意識等,他們能從作為校園物質文化的校園雕塑中解讀出不同的主題。雕塑作品本身的多義性與學校成員的個體差異性使校園雕塑主題體現更為多樣化。這些本來具有多層意義的校園雕塑經由不同人的解讀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或與雕塑主題的本意基本符合,或與其本意存在較大差異,但是這些誤差存在其合理性。一般雕塑主題存在三層意義,即本意、習俗意義和內在意義。能獲取其中的何種意義一方面取決于欣賞者的理解,另一方面取決于欣賞者所處的文化語境,盡管有些雕塑校方賦予其明確的主題,但由于文化語境或習俗不同也會造成欣賞者所獲主題與其本意有明顯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