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文化在古代的發展
鼎字是一個象形字,我們看到它似乎就能想象到鼎雕塑的造型大概是什么樣的。但從這個字來看就帶個人一種厚重、沉穩的感覺。鼎其實最早在古代是作為炊具出現的。但是我國的鼎文化淵源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最早的鼎是陶鼎。而鼎得到快速發展的時期是在商朝和西周時期,那個時代的青銅器冶煉鑄造技術漸漸成俗,使得鼎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到了商代的時候鼎從最初的炊具演變為代表祭祀用容器,為銅鼎增添了更加的功用將它的社會地位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因為在那個年代祭祀對于人們來說是件隆重且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所以把鼎作為禮器盛行于商周時期直至延續到漢代。
最早的鼎其造型大多為三足圓形、圓腹、三足兩耳、呈盆、盂狀,后來演變為祭祀禮器之后它的形狀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四足方鼎開始日漸流行起來。鼎是我國青銅器杰出的代表,在早期它被認為是立國重器象征高大、顯赫和尊貴。那個時候的鼎的尺寸比較大,由于它作為一種祭祀的禮器是與神相聯系的,所以人們將它尺寸制作的都比較大。鼎被當做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鼎出現在青銅器時代初期說明它與中華文化在源頭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成為祭祀禮器之后,它的意義就更加重大了,制作上也就更加講究,將周朝的鼎盛氣勢以及統治者的權威都傾注于鼎的造型之上。鼎不僅記載著我國歷史政治的發展同時也擔負著為百姓祈福護佑百姓平安的作用。
下一篇:
我們常見的那些音樂家雕塑
上一篇:不同場合中的達爾文雕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