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青銅器的三種制作方法
青銅,是指銅與錫、鉛等其他化學元素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歷史意義。因顏色呈青灰色而得名。青銅器在中國原始社會末期已經被制造出來,之后中國經歷了長達16個世紀的青銅時代,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而青銅器如今也享譽世界,成為世界的收藏品,并且本身具有很大的歷史與文化價值。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冶金技術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冶金技術文化,它構成了中國傳統社會文化的主體與核心,并且是推動中華文化前進的重要力量之一。青銅雕塑的制作主要采用泥范鑄造和失蠟鑄造。中國的青銅器鑄造以泥范為主,并在近代興起砂型鑄造之前的三千多年時間內,泥范分范合鑄一直是最主要的鑄造成形方法,春秋中期以前幾乎是唯一的方法。這和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地以失蠟鑄造為主的情況截然不同,是中國獨有的技術道路。
1.金屬型鑄造:金屬型鑄造是將液體金屬澆入金屬鑄型,以獲得鑄件的一種鑄造方法。鑄型是用金屬制成,可以反復使用多次(幾百次到幾千次)。制造金屬型的材料,應滿足下列要求:耐熱性和導熱性好,反復受熱時不變形,不破壞;應具有一定的強度、韌性及耐磨性,機械加工性好。
2.泥范鑄造:最被的鑄造技術是使用石范。由于石料不容易加工,又不耐高溫,隨著制陶業的發展,委快就改用泥范。在近代砂型鑄造之前的三千多年時間里,泥范鑄造一直是最主要的鑄造方法之一。泥范鑄的基本流程。
3.失蠟法(也稱“熔模法”)是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具體方法是: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熱燒烤后,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 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溶液,便鑄成器物。以失蠟法鑄造的器物可以玲瓏剔透,有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