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起源中的飛鳥崇拜(一)
鳳凰以雞、烏、燕、孔雀等飛鳥的神性為基礎,融合了飛翔的自由,不受束縛的探索,以及與神明天界相通的靈氣,凝聚了太陽、火、風等自然力,形成了以具體物象為基礎,又蘊含各個特征的新形象。鳳凰的形成,是美的因素被采納的過程,體現著遠古人們的審美與理想,滲透著遠古人們的神話猜想與自然崇拜,是藝術創造的結晶。在鳳凰形象形成之前,先民已經對鳳凰的融合對象加以崇拜。雞的日出鳴,烏的日中而立,燕的征候時令,孔雀的羽色華美,使先民驚喜感嘆,畏懼崇拜。而為了突出鳳凰的神性,鳳凰形象集納羽族之美,就融合了眾多動物的因素,鳳凰崇拜將這些崇拜融合在一起。學術界對其原型的分析大致有:雞、烏、燕、孔雀、鶴、鷹、鴕鳥等。雞是司時之畜,迎晨則鳴,且鳴聲響亮,承擔著呼喚太陽的職責,于是也被稱作陽鳥。先民將雞鳴與太陽的出升相聯系,把雞看做神秘的動物,并加以崇拜。所謂“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商周時期,雞能占卜禍福吉兇,預測未來的觀點已經十分流行,所以,雞具有神性,能護福辟邪,保護平安。《青史子書》曰:“雞者,東方之牲也。......萬物觸戶而出,故以雞祀祭也。”雞成為古代祭祀時所用的神物。
烏是先民眼中的另一種神鳥。漢代王充在《論衡.說日》中云:“日中有三足烏。”《太平御覽》卷三引《春秋元命苞》中也有同樣的表述。三是奇數,是陽數,從而是中國古人心中吉祥之數。而日中烏的想象與日中黑斑有關,《后漢書.五行志》記載,“日色赤黃,中有黑氣如飛鵲,數月乃銷,”因此,烏成了太陽的別稱。另外在《山海經.大荒東經》中有這樣的記載:傳說東方有個地方叫湯谷,那里有棵扶桑樹,烏鴉每天從這里出發,承載著太陽升起和落下。因此,烏馱載太陽而行,烏成為運載太陽的工具。古代文物關于三足烏的題材有很多,仰韶文化時期彩陶上的黑鳥馱日圖描畫的便是這一傳說。金烏、陽烏或三足便具有了指代象征太陽的功能。
下一篇:
設計校園雕塑的文化意義
上一篇:我國道教神像雕塑的藝術審美